钱湛 :关于构建新时代生态水利及绿色湖南的思考

2019-12-05 09:19 加入收藏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决策;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应该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个方面入手。而水利工程建设在以上4个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充分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做好水利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省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永久改变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条件,影响了河流水生态系统和水体的自净能力。随着人们不断深入认识水利工程建设与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之间的关系,社会各界逐渐关注和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引起的生态问题,将其视为当前水利水电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当代水利事业将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发展成为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态水利。

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学者普遍认为,生态水利主要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并探索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采取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的各种措施和方法;生态水利工程不但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使其符合河流综合治理的要求,实现航运、供水、防洪防涝等要求。

建设绿色湖南,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为加快绿色湖南建设,201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到2020年,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实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美丽中国,绿色湖南,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也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有效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为构建绿色湖南提供强有力支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 推进生态水利建设对策及保障措施

2.1 理清思路、牢固树立生态水利的观念

要改变水利建设方向,首先要理清思路,转变人们的治水观念,树立现代水利新观念。生态水利是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搞好生态水利建设,要在观念上加以更新,必须树立和增强生态水利的观念,在当前及今后水利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应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和观点出发,依据满足生态规律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2.2 搞好生态水利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区域内无论是水资源承载能力还是水系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都经受巨大的考验。以长沙市为例,初步规划提出至2035年长沙市域人口规模为1200万人,总建设用地规模2009 km2,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00 km2。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水利部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10月编制出台《湖南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确立了湖南省生态水系建设的基本架构及生态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坚守水生态环境底线,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河湖水域不萎缩、生态功能不衰减、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打造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构建“一湖四水”水生态保护机制,统筹推进《“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好的顶层设计能够为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的生态水利建设提供目标蓝图和行动指南。

2.3 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50亿m3以内;严格实施用水效率控制,到2020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4 m3/万元、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到2020年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2%;坚持有效保护,完善市、区(市)两级重点取用水户的在线监测以及巡测与应急监测网络,定期发布“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通报”和“重点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通报”;严格执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和报告制度,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加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维护河湖健康需要的合理生态流量和水位;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形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2.4 加快江河湖库水网工程体系建设

创新江河湖库治理模式,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加快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以防洪、水污染、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河湖为重点,实施河道治理、河湖连通、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自如、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生态水网,打造绿色生态廊道,保护和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洞庭湖河网地区以保护河湖湿地水源涵养空间,扩大行洪能力,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恢复河湖生态功能为重点;城市规划区以防洪减灾、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增强城市水系连通性,实施清淤疏浚,打通阻隔,保护和恢复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及功能;农村地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河塘整治,开展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塘坝和小湖泊的清淤疏浚、河渠连通、岸坡整治等,修复农村沟渠水网,建设生态河塘,推动“水美乡村”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实施,以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有效修复河湖健康,最终为营造洞庭湖“一湖清水”,丰富保护湖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统筹推进《“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到2020年,修复全流域被侵占破坏湿地65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区内杨树。

2.5 加强治水能力建设

加强生态河湖综合治理,通过岸线修复、岸线绿化、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技术等措施,解决部分河道脏乱差、水体黑臭、淤塞的问题,改善河湖水质,推进落实华容河、珊珀湖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完成沿路、沿江河湖岸造林绿化60万亩,提质改造30万亩;大力加强城市水利工作,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建设要求,突出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城市水利与城市安全、生态景观、环境治理和人文历史的有机结合,科学编制城市水利规划,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继续做好长沙、郴州、株洲、凤凰和芷江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推进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坡耕地、崩岗等综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0 平方公里。

2.6 加强水利监管能力建设

强化涉水执法,围绕社会关注的非法采砂、私设暗管、偷排废水及电、毒、炸鱼等问题,定期开展重点巡查,严厉打击各种涉水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河湖生态系统,2018年完成采砂规划编制审批和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到2020年,采砂秩序全面规范、采砂范围和总量严格控制,建立采砂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湖南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展智慧水网建设,完善水情、水资源、水质、水生态环境、城市水文、地下水监测站网以及巡测与应急监测网络,加快水文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完工后,应起到优化地区环境的作用,对施工现场遗留生态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处理,恢复土壤和植被原状,对工程修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期观测,达到工程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目的。

2.7 制定完善生态水利相关法律法规、丰富水文化内涵

适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不适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流域或者名胜古迹、森林公园的保护区域内,禁止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快推进《湖南省洞庭湖条例》立法;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效益的发挥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工程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查,重新界定该工程继续运行带来的利弊。重视并做好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及保护工作。加强涉水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水利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为生态水利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强湖南水文化的学习研究,依托我省丰富的江河湖泊旅游资源、结合一些特色鲜明的重点水利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水文化弘扬等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融入水利科普元素的水利风景区;努力把湖湘特色水文化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将每一处水利风景区都打造成为山水风韵、河湖风情、人文风貌交相辉映的品牌水利风景区,为推动绿色湖南、生态水利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3. 结语

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保护水生态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普遍认识。虽然水利部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大量相关生态水利的规划和措施,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要真正实现生态水利建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创新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生态水利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深入理解人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和平衡机制,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近期及远期影响,以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开发和规划,最终达到生态水利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绿色湖南的目标提供支撑作用。

上一篇:梅溪湖:5年引重点项目23个 总投资约270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