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键:职业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建实训基地

2019-09-09 09:03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湖南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新兴的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浪潮中发挥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我们认为,依托产业园区、凝聚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新兴产业与新兴业态发展的一线人才,促进教学与产业共同进步的有效手段。

一、湖南IT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一)产业政策

互联网的基础网络建设水平全国差距不大,湖南省各大通讯运营商在网络通讯、云数据中心等方面,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各级政府近两年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移动互联产业有许多新举措。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湘政办发[2014]17号)、长沙高新区《长沙高新区落实省市政府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办法》(长高新管发[2014]30号),从政策、人才、场地、融资等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二)产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

随着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长沙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中部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入驻园区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截至2015年4月份已达到640家,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1000家的规模。按照产业发展形势预计,高新区的互联网企业在2015年将新增互联网专业岗位人才需求10000人以上,其中30%属于中高层技术和管理运营人才,70%属于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省软件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在互联网领域也是人才济济,姚劲波、李新宇、唐彬、戴跃锋等都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先锋。

(三)人才培养现状

职业教育一直是IT类新型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有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共9个,年均毕业生6000人左右。毕业生总人数与企业对基础专业技术人才7000人的年均需求相比基本相当,但供需错位非常严重。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IT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约为30%左右,造成了企业找不到适用的人才,而大量毕业生不能很好就业的两难局面。

二、湖南IT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在湖南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下,IT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很快,但主要表现在“量”上,“质”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湖南省职业院校IT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供需错位严重,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人才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和能力要求不匹配。因为没有有效的沟通途径,再加上IT技术更新速度快,造成人才培养方案与新技术跟进不够。教师即使能跟进新技术,也很难马上积累项目实践开发经验。企业的项目要进入学校的课程和实训环节很难,学生也难得有真正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软件和电子商务类企业的投入主要是工位和办公设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必须占用一个正式员工相同的资源,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这更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难度。

二是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必要条件。对未出校门,或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创业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基本的生活条件很难自行解决,政府扶持的覆盖面也非常有限,即使赶上创业大潮,也还是面临重重困难。

三是省内产业园区建设与人力资源规划不同步,只注意高层人才的引进,没有考虑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针对园区提供综合服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空白。

四是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实训资源建设方面,尚缺乏统筹的政策和措施。

三、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嘉兴智慧产业园实习实训基地给我们的启示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每年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学生在200人以上,为对接当地产业,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从2008年起开始探索在该地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09年,嘉兴市政府出台了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政策,对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培养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此为契机,学院在嘉兴智慧产业园建立了实训基地,现已建成为拥有300个实训工位、5家小型创业企业、丰富的实训项目资源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学院与当地政府、园区、企业共同探讨构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模式。由园区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生活配套设施,协调企业提供实训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入园实训和创业;企业提供工作项目和创业项目。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学习内容与就业、创业紧密相关,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基地投入运行后,形成了多赢的局面:首先是学校受益。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建教师挂职培训锻炼基地、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完善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了顶岗实习基本运行范式。学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近5年通过基地在长三角就业学生近千人。其次是园区受益。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为园区产业转型和企业到当地投资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基地建成5年内,帮助园区引入了100人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累计增创产值达2亿元以上。同时培育孵化了创新型企业10多家。第三是企业受益。企业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降低了入职培训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员稳定性大幅提升,效益明显。同时,企业将项目外包到基地,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开发商用软件,既解决了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嘉兴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湖南职业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改进:实训流程没有实现标准化;实训管理和资源调配没有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缺乏实习过程的测评和数据记录;实训资源仅使用限于一所学校使用,没有实现多校共享。

四、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构想

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的新形势下,对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五对接”,真正为产业培养实用、顶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等问题,率先在部分产业园区和专业群探索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

基本思路是:以“开源、众创、成长”为理念,由政府资助,产业园区搭台,优势学校主导,相关院校共同参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产业园区建设集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孵化、教师实践科研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基地既解决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难题、为企业培养对口的紧缺人才创造条件,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

(1)政府:进行平台的基础条件建设,包括在园区提供场地、配套设备及生活服务设施。对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创业项目,因为数量多而零散,政府对项目的引入、培育、孵化和服务等工作存在困难,可将这些工作交给基地,待创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再交给园区。政府可以根据提供资源多少对基地在人才数量、创业孵化数量等提出要求。

(2)学校:作为人才来源的后盾,保证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基地,为基地提供基本的课程资源、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学校可以得到企业的教学案例和教师企业实习机会,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3)企业:可以在基地挑选到合格的毕业生,并将入职前培训放到基地进行,减低其岗前培训成本。将部分研发项目外包到基地,这样一方面可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同时可为基地学生提供真实项目体验和创业机会。企业将一些项目提供给学校,作为在校学习的案例。为学校教师提供实习机会。

(4)创业学生:有创业意向同时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基地创业,由基地提供创业项目。学生也可以带项目进基地,基地提供创业初期的办公场地设施、生活服务和政府相应政策扶持。

(5)基地:为产业培养合格人才,代替政府完成部分创业初期孵化的服务工作;与企业合作,制订标准化顶岗实习流程,建设网络化实习资源,构建社会化效果评价体系;为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环节搭桥,为教师实习提供条件;为创业者服务。

基地可以由园区、相关企业、学校(或学校联盟)组成理事会(董事会),实行企业化独立运作。

五、几点建议

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对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南一些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应该先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再逐渐推广,我们建议:

(1)把在产业园区建设综合性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的规划纳入“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2)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配套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同步进行。

(3)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培养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作用,建议制定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带薪每三年必须下企业工作半年或以上的政策。

(4)为进一步提高“黄炎培创业大赛”的创业设想转化的效果,建议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可将创业大赛在基地举办,并将获奖项目在基地进行孵化,同时给予一定的基金资助。

(5)建议省教育厅把基地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工作面向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服务共享,实现实习课程共建共享,学分互认,并将实习的效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湖南智库联盟专家、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王建)

上一篇:杜家毫在省卫生计生系统调研时强调: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