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当前关于雄安新区的五大认知误区

2017-04-07 15:55 加入收藏

 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发布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通知中明确指出,设计雄安新区有三个层次的国家战略重大定位,一是中央部署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二是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并列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新区;三是将之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思享家】当前关于雄安新区的五大认知误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雄安新区的国家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针对雄安新区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操作环节,立刻成为众多媒体和网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迅速引发各界人士对之的众多讨论以及种种猜测,其中不乏调侃、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事实上,这些质疑和批评观点,实质上是对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战略意图和发展定位的五大认知误区,迫切需要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加以科学的澄清和解释,迫切需要拨开层层面纱,来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央推出设立雄安新区这个重大国家战略的真实意图和科学谋划,从而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为雄安新区的健康成长,创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舆论导向氛围。

  第一种认知误区,是将雄安新区视作是国家首都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很显然,从雄安新区的设立动机和重点发展任务来看,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天然”成为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优先承担区,首都的部分教育、医疗、产业、总部经济甚至央企总部等可能都会向雄安新区转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雄安新区就会逐步演变为国家的首都副中心。相反,就是要通过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新区,为这些企业或产业提供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更好地激励和引导首都北京非核心功能,向雄安新区以及京津冀区域的疏解转移和重新合理布局,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让北京轻装上阵,聚焦主业,更好地、更为持久地发挥首都功能。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雄安新区不会替代北京的首都职能,其发展定位也必然不是国家首都副中心,它将更好地服务于北京首都职能功能发挥,成为北京首都功能定位的助力器。

  第二种认知误区,雄安新区的推动和建设是由政府行政来主导,而非市场机制力量的推动。与深圳经济特区当初与最具有市场机制活力的香港毗邻以及受到市场化辐射影响的条件不同,也与浦东新区所处的中国最具有市场经济思维和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特点有所不同,雄安新区是处于具有行政权力色彩的首都北京邻近区域,这引发了雄安新区的建设,究竟是依靠政府行政命令手段来推进,还是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来推动的争论和焦虑。客观来看,相比南方区域,中国的北方区域一直就存在市场活力相对不足、市场机制发育相对不完善以及政府行政命令色彩相对较浓的现象,这就越发激发大家对雄安新区的建设能否发挥市场机制的担忧。事实上,在雄安新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已经充分注意到这个关键短板问题,决议中特别指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就是强调发挥激发市场活力对雄安新区建设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发挥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各种功能的重要性,既不盲目迷信市场,也要防止政府的盲目干预,这就是中国一贯所坚持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国家治理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和发展逻辑的延续。

  第三种认知误区,华北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无法承载类似雄安新区这样的大城市。不容否认,在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确长期面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中央部署的南水北调巨大国家工程,实质上就是针对该问题的重大国家解决方案。但是,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看待,一方面,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基于人口、产业、城市等资源再分配格局思路的重新优化布局,而不是从无到有的建设一个特大城市。因此,其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对既有各种生态资源的重新布局和优化配置问题,这就不会对水资源等关键生态资源造成额外的增长式负担,也不会进一步加剧既有的各种生态环境矛盾,何况南水北调工程可能还有进一步优化集约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央对雄安新区赋予的首要发展任务就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三大特色的生态城市。这实际上就是对建设雄安新区新城,施加了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紧箍咒”,指明了通过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全面融合的新发展道路。同时,这也就必然激发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来谋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发展道路的巨大潜能和主动创造性。

  第四种认知困局,是对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与自贸区之间关系把握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如何理解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有没有冲突与矛盾,要有点和面、局部和全局的概念。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之作为破解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困局的关键突破口,作为在京津冀区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领者,作为将京津冀区域最终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极的重要实施抓手。因此,设立和打造雄安新区,就是现阶段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与自贸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关系,不能简单将二者关系解读为谁服从谁的主次关系定位,他们将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一个双轮驱动、各有侧重点,互为借鉴的新发展格局,进而将京津冀全面推向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第五种认知误区,是对雄安新区的发展资金来源有着疑惑,担忧雄安新区是否还会走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发展的老路。针对前一个问题,中央各部门后续还会制定各项具体的落实细则,必然会对雄安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做出紧密周全的科学安排。而且,既然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以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及对外开放创新作为核心的引导力量,这就会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投资动力,从而依靠市场力量来引导和吸引全社会以及国内外各主体的投资资金;针对后一个问题,中央已经摆明了基本态度,房子是用来住的,土地是用来发展的,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县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雄安新区后续获得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而国家必然会在雄安新区的土地和房地产管理和营运体制方面,将采取完全创新的新模式新思路,从而保证土地和房地产,为雄安新区的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创新技术人才的汇集,创新创业动力的机会,高端高薪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开发成本优势,防止和控制房地产泡沫对雄安新区实体经济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挤出效应。

(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 张杰)

上一篇:湖南智库联盟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