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冉:智库建设需正确把握独立性

2017-06-28 14:54 加入收藏

在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今天,诚然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智库在技术层面的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片面理解为完全“与国际接轨”。面对有关智库独立性的种种质疑和提升独立性的种种主张,必须立足国情,首先做出前提的澄清和界限的划清。

独立性不强,是诸多学者在讨论当下中国智库存在问题时形成的一个共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智库独立性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应该看到,由于受西方智库理念的影响,在关于智库独立性的理解上存在一些片面性的认识。驱除笼罩在智库独立性之上的意识形态迷雾,对于确保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正确方向意义重大。


智库独立性是一个相对概念

关于智库的独立性,可以从资金来源、组织属性、选题设置、研究过程和思想观点等多个方面理解。但从根本上说,智库的独立性只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一方面,智库的存在和发展,一般会受到其所处国家制度、体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离不开其所处国家内政外交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智库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一致的是,智库虽然具有服务于公共政策、实现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般性功能,但就实质而言,其思想表达不可避免地蕴含特殊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这一点不仅表现在智库生产思想产品的实践中,也表现在智库评价的实践中。任何关于智库独立性的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西方智库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宣扬和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其实是通过标榜客观和自主性立场,提升其主张的普遍性和公信力,从而掩盖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特殊立场。归根结底,无论是资金的来源,还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西方智库都没有也不可能脱离资本的逻辑,都非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与大众。由此,西方宣扬的智库独立性就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这就要求,对智库的独立性不能做片面化和绝对性的理解,倘若认为世界上存在所谓绝对独立的智库,始终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那就未免过于天真了。


中国智库独立性的辩证分析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此同时,一些人却把西方的一些智库及其所谓的独立性奉为圭臬。有学者指出,应该更加注重培育民间的研究机构。很显然,为健康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澄清智库独立性认识上的误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不能否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智库都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和功能。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影响有着鲜明的政治标准,中国智库和西方智库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智库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智力支撑。在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今天,诚然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智库在技术层面的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片面理解为完全“与国际接轨”。面对有关智库独立性的种种质疑和提升独立性的种种主张,必须立足国情,首先做出前提的澄清和界限的划清。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了谁”的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首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智库不仅不应避讳,反而应公开表明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价值立场,由此构成理解中国智库独立性的关键。这一方面要求,在精英和大众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出现了多元差异并存的局面,在正确认识和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持劳动至上,有效抑制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权力和资本操纵思想,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二是坚持党管智库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的最大国情、最本质特征。只有坚持党管智库的根本原则,才能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中国道路提供根本保证。执政党和政府办智库和管智库,不仅与智库独立性原则不构成根本性冲突,反而构成中国智库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特殊优势。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执政党和政府主办的智库为主体的根本方针。根据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社会智库的发展得到倡导和鼓励,但应以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为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社会智库建设,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的重大课题开展咨询研究。”

在明确中国智库人民性和党性的根本属性,始终不渝地坚持和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党管智库的根本原则的同时,必须看到,思考的独立性不足确实是当下中国智库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问题意识薄弱,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大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阐释的多,创新的少。第二,创新意识不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贩卖和仿制西方思想话语多,中国理论和话语自主创新少。第三,支撑多样性观点的保障体制机制薄弱。学术争鸣和观点碰撞不足,一些低水平成果得以大行其道。


增强中国智库独立性的实践指向

对于中国智库在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在坚持智库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以解决。

第一,强化问题意识,提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要求和矛盾集中而强烈地表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几千年中国所未曾遭遇的复杂难题之中”。问题意识的强化构成发展中国智库前提性的任务。强化问题意识,一方面,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发现和提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问题,剔除和警惕那些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伪问题。另一方面,在服务大局的基础上强化独立的问题选择,不仅聚焦于热问题,更应注重冷问题的发现和选择。在一定意义上,恰恰是冷问题而不是热问题影响甚至体现了未来的方向。

第二,强化独立思考,以观点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完善。智库的创新性与独立性具有内在一致性,独立思考是思想创新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动力。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而言,独立思考的强化是关键性的任务。强化独立思考,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在关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以推动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完善为根本价值尺度,坚持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对问题做出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认识和解决办法,以思想牵引现实;就是要大力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争鸣和碰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

第三,强化制度保障,推动促进独立思考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经费投入并非是实现高质量思想产品的根本路径。对蕴含独立见解的思想产品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激励,更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尤其对于质疑和批判的声音。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尊重学者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这不仅提出了学风改造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学术评价体系完善的问题。只有建构促进独立思考的评价体系,才能为智库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才能为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来源:人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6月15日 )


上一篇:湖南智库联盟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