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何时了?用心服务知多少

2018-07-03 10:38 加入收藏

    钟惟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近日“江苏淮安男子继承父亲公积金被要求证明父子关系”的新闻在网上被热议;无独有偶,五月初湖北红安县“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新闻也被网民纷纷吐槽。十八大以来,国务院一直推行“放管服”改革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7年9月全国减少各类“循环证明”、“奇葩证明”800余项。国务院印发的《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但为何类似于“证明我爸是我爸”、需要“爬楼”才能进行生存验证的现象会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不时成为的新闻话题?根本原因是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匹配,公共服务过程不够“用心”。

    奇葩证明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的扩大,使得地方政府职能面临调整和挑战,不断催生新的公共需求,导致地方政府业务不断扩展,如招商引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增长,我国城镇化和人口分别呈现快速增长和大规模跨区域流动特征。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92%,而截至2017年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为58.52%。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是我国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人口流动类型复杂,既有跨省流动,也有省内流动和市内跨县流动,其中跨省流动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人口流动规模巨大,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业务不断扩展使得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压力增加,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对象“陌生化”,从传统的为“熟人”服务转变为向“陌生人”提供服务,政府和居民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对象的识别增加困难。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需要居民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提供证明以便于甄别真假。因此,各类奇葩证明就应时而生,可以说奇葩证明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公众间信息不对称的产物。

    奇葩证明不能成为是地方政府“不作为”的理由

    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导致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规避的主要方式是建立信息甄别机制。地方政府要求居民提供各类奇葩证明正是信息甄别机制之一。奇葩证明的真正作用是以某一公共部门或组织的信用为另一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信用背书,目的在于一方面为决策者信息甄别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出现决策错误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借口”以规避决策带来的潜在风险惩罚。

    公共服务的经验表明,证明的确为地方政府进行信息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地方政府要求居民提供越来越奇葩的证明,却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时的“不作为”提供借口。“政府动动嘴,群众跑断腿”,地方政府以证明为由将居民排除在公共服务之外有权力滥用和“不作为”之嫌。证明的目的不是“循环证明”,而是为居民切实解决问题,奇葩证明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地方政府积极作为不够,“用心”服务不足。

    用心服务: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地方政府如何才能做到“用心”服务呢?“用心”服务首先要“有心”,心里要有百姓和公共事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用心”,发现公共服务提供中的问题和不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以优化公共服务。当前,互联网发展和“数字鸿沟”的存在需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既要有线上服务,也要有线下服务,做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互联网发展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和网民规模扩大,为地方政府推行线上的网络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条件。近些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开拓性的方式提供线上的网络公共服务,通过政府网、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政企合作、手机APP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但目前的问题是,线上的网络公共服务存在“碎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存在差异;二是区域间存在差异;三是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壁垒导致“信息孤岛”。这些“碎片化”信息存在是奇葩证明存在的客观原因。因此,线上的网络公共服务提供应具有整体性思维,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协作机制和制定信息交流标准,既保证部门间的数据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保持整体性,使得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以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公共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线下公共服务的优化也不能停滞。“数字鸿沟”是信息化时代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也不能例外。据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镇和农村网民分别占比73%和27%,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1%和35.4%,网民以10-39岁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3%,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2%,农村人口和老年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数字鸿沟”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线下的公共服务也存在“碎片化”现象,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较分散,有些办公地点没有便民设施,导致公共服务可及性较差。因此,政府要尽可能地行政区域内政府部门办公地点集中化,成立政务中心,使得居民在部门间办事可以无缝对接,节省交通费用和时间损耗。其次,要让办公场所的可及性更强,让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能否便捷的到达办公区域。再者,线下服务线上协作,部门间通过数据互联互通进行线上合作以方便居民。



上一篇:湖南智库联盟简介
下一篇:习近平“上合声音”架起民心相通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