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鼎华

 



 

    1952年11月我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方元镇,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家重点学科)主任、中南大学耳科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9年9月起在桂阳县方元小学和中学读书1969年9月回乡务农,1972年1月起在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75年12月大学毕业后,参加省农村卫生工作队赴湘南农村工作一年1977年1月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工作,任助教、住院医师1980年8月在该校研究生班学习,1983年8月毕业后在该校附一院工作任讲师、主治医师。1985年11月后一直在湖南医科大学(2000年后为中南大学)附二医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1986年4月至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学习,1987年8月至1988年1月通过国家考试被派往卫生部出国英语培训中心(高级班)学习1989年4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细胞生物和解剖系博士后、副研究员。1996年3月以双跨方式回国工作任湖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我是第五、第六届省侨联副主席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侨外委委员是省听力医学中心主任、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主任,省启聪扶贫计划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和专家组组长国际耳科协会和世界耳鼻咽喉科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听力医学基金会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中华医学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委,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委《中华耳科学杂志》副主编及六种杂志的编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三届理事省海外联谊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省首届欧美同学会理事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省政协九届委员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07年获中国侨联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奖。
    我从事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30多年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所在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科10年前连医院重点都不是的普通学科,经过艰苦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医疗服务等方面获得重大进步。在短短10年里创建了中南大学耳科研究所、省听力医学中心、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批准为国家和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单位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出国留学及进修人员10余名现任的学术带头人均是通过我主持的研究项目送往欧、美、德等国学习归来的。
    在国内最先开展中耳移植耳蜗机械运动和听觉反应的神经调控,耳聋基因诊断、基因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耳移植,内耳氧化损伤机制及防治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课题、横向合作课题、省级重大专项课题10余次,经费8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省医学科技一、二等奖4项,国家专利一项先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与美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并产出了多项学术成果。
    在担任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常委期间就经济社会发展及国计民生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数十件。其中包括《关于鼓励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干事帮助他们干成事的建议》《关于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建议》和《关于十一五期间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的报告》的建议,以及如何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问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民族、侨务及外事工作等问题的建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得到省委书记和省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已有数百名聋残儿童从无声世界中解救出来重获新生;特困归侨生活补贴得到落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在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提议将省启聪扶贫计划纳入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民族团结2010年,我和其他同志一道为全省试点地区湘西自治州和郴州市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为湘西州首期从国家争取免费人工耳蜗份额40例经费800余万元,为郴州市首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20例此外还为本省和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数十例,引起了民族地区的强烈共鸣同时在经费统筹、组织实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全省十二五期间启聪扶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先把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纳入省五年计划、并设立专项经费的省份,也是最先把该项目纳入民族团结工程的省份受到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10年9月被聘任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智库联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