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林

e7db1f9cd3.png


      刘沛林,1963年生,先后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获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环境研究学院作访问学者。擅长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理科学,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规划、遗产保护和人居环境。1997年获“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0年获“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同年起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


      现任国际环境思想与环境艺术学会中国执行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人文地理科学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湖南省人居环境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席旅游专家团成员,湖南省情与对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聚落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智库联盟专家。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域比较与创新研究”(2001)、“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群系及其景观基因图谱研究”(2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多民族聚居区传统城镇的历史地理学研究”(2003)、“南方冰雪灾害防御中的问题及其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对策研究”(2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古镇名村保护性规划方案比较研究”等课题16项。

 

      具体贡学术贡献:

      (1)提出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制度和方案,得到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采纳,已颁布5批35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2)率先提出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思路,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写入“十七大”等重要文件;

      (3)提出“一目标、四途径”环境教育新模式,创办“环境教育探索网”,出版多部著作,引领了大学环境教育模式与途径;

      (4)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性规划和旅游规划的“景观信息链”理论,创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方法;

      (5)开启了人居环境学研究的“诗意学派”,得到国内外学界高度认同;

      (6)提出的打造“湖湘风情旅游小镇”的“金点子”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采纳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