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丨湖南智库·大数据产业研究所

2022-07-14 08:45 加入收藏


随着5G、超级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渗透逐渐加深,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乡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的环节,文化产业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亟须探索的问题。抓好数字化时代发展契机,催生出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发展,可以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上的双赢,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力量。


数字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古村落开发、乡村文创、文化小镇等传统领域,从数字化角度切入的很少。已有的乡村文化建设中也以文化广场、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为主,易出现建设理念与乡村社会不适宜、农民文化主体性不强的问题。对此,有学者指出,数字文化能够极大拓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突破乡村文化资源的局限,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可以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全面融合。


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数字文化产业依托其强大的数字技术更新再造乡村文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将传统生产要素朝数字化载体转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开发不到位、市场规模小等问题。同时,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也是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新趋势。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到2025年,农村基本建成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70%。这些都表明,在网络、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环境下,乡村经济将迎来新增长契机。


传统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发展得到有效改善,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利好,也预示着我国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借助科技驱动加快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不但有利于乡村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而且有益于巩固已有脱贫成果与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相对落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关注对象。然而由于城乡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动不均,乡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乡村发展改革的道路并不通畅。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类型,其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及一定的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以及较高水平人口素质之上的。以往,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及城市发达,人口密度较低,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农村地区享受到的文化产业发展红利不多。目前,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弥补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为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较弱的乡村地区可以借助数字文化产业,克服市场规模小、开发效果欠佳、缺乏创意等问题,通过结合本土特色乡村文化与特色生态景观等进行弯道赶超,同时也完成了乡村在经济上的振兴。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而言不可或缺。乡村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是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入口,振兴乡村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能起到保护乡村文化资源的作用。过去,乡村的特色文化内容多以陈列展示及静态保护为主,难以赢得年轻人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传承困难。数字文化产业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记录保存乡村文化资源及乡土风貌,在多元化呈现的同时加以创意演绎,这将大大增强乡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让人们在找到归属感、留住乡愁的同时接触到乡村文化瑰宝,增强文化自信。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还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乡村发展仅从物质层面考量的片面性思维,凸显乡村本土传统文化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因此,在文化保护层面,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以及影响力,留住了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的根”。


总的来说,不论是在乡村的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数字文化产业利用其特有的数字技术优势弥补了乡村传统生产要素的不足,为乡村经济、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的同时,间接为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贡献。


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一是依托先进数字技术,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明显的优势。在充分尊重、保护乡村生态的基础上,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对乡村原本风貌进行记录、挖掘与展示,将看似最平常的乡村场景转化为动态的信息。通过承载着乡村田园生态的优质文化作品的广泛传播,可以唤起公众对建设乡村的热情以及直观了解乡村生态及农产品,从而带动相关经济消费,创造出一种新的带动乡村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除此之外,大多数城市人群对乡村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恰恰反映了中国部分中高收入人群远离城市喧嚣的内心诉求。因此,可将数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为乡村旅游提供数字文化产业的支撑,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文化旅游新生态,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搭建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全息技术等开拓“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乡村的生态和风俗魅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二是结合乡村特色传统文化,打造数字创意发展新模式。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保护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数字文化产品相结合,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更新再造,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以往,传统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主要是在文化、艺术、设计中融入乡村元素,创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产品以增加其附加值。这类做法生成的产品受众群体有限、市场份额小、易出现创意雷同,传播层面对乡村文化资源传播力度也不太够。对此,可以借助数字文化产业中的数字技术强大的展现力和创造力,促进乡村文化进一步发展。在深挖乡村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乡村中特色文化、著名历史人物、文化遗产、乡村工艺、戏剧戏曲等开发如动漫、卡通形象、微电影等数字创意产品,并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进行跨媒介传播,获得大众的关注,达到对乡村文化进行推广与传播的效果。


三是培养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随着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众多数字内容创业者及相关技术人员投身乡村或选择返乡就业,一定程度降低了乡村因缺少数字化人才而错失数字红利的风险。数字文化产业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产业的工作边界,凭借数字设备便可以进行即时的数据挖掘及内容分析。这些来自乡村本土的原生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工具传输,也可以得到其他工作人员的协同创作,使各地数字内容工作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便将乡村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提升产品质量和精准识别市场的双赢,为乡村经济与文化的振兴提供可能性。从长期来看,随着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城市精英向广大乡村地区转移,加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的不断攀升,乡村地区势必会逐步减小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当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达到一定规模,乡村价值创造能力也随之上升,乡村财富规模可持续扩大,乡村振兴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样也成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湖南智库:政务大数据“热”的冷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