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元: 加快技术与市场对接实现创新驱动湖南

2019-06-04 11:37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必须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针对当前湖南政产学研金结合模式仍然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产研结合不紧、政策机制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引导效应,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集聚

政产学研金体系中,政府引导作用举足轻重,贯穿协同创新机制的各个环节。因此,政府应推出包括人才引进、项目培育、载体建设、知识产权创造、科技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高含金量扶持政策,构建起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对于产学研创新项目,政府应从财政补贴、制度安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各资源主体向项目集聚;同时不断完善投融资环境、丰富网络化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低成本信息或建议,为项目打造开阔的发展空间,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良好平台。

以环保领域为例,政府的政策引导能有效促进技术的推广和持续创新。政府应积极作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将生态文明、民生保障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基层执政考核;制定适应环境保护与治理需求的国家、地方及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污染防治规范;提高企业污染防治技术与设施应用准入门槛;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平台等等。

二、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技术与市场无缝对接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我们强化战略导向、聚焦国家战略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加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问题,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走进生产生活。

在核心技术的顶层设计与联合攻关中,要充分发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实验室研究成果的中试孵化,架好研究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后,要进一步开展再创新的中试研究,以避免技术“水土不服”,满足市场对创新技术的快捷需求。

在集中有限财力和人力重点支持工程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的同时,政府还应主导构建由“用户企业、技术推广企业、研究机构、投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从而加强市场需求与创新需求的有机结合,便于研究机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通过大型企业工程示范得以转化与推广。要运用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实现研究机构与技术推广企业、需求行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建立评估监督机构,探索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

为客观评估科研技术效果以及金融资金投入后的运行效果,应建立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比如评估环保工程技术的后续效果,可建立由政府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技术用户、财经专家、企业周边群众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第三方工程技术评估监督机构(无任何切身利益),负责对技术工程应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及评估,并配以严格的信用管理和奖惩制度。

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政府应积极探索“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制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基金政策,逐步取消对企业的无偿科技扶持,变过去的直补为市场化的基金扶持。

比如在环保治污中,政府可引导技术方、治污企业和投资方联合介入实施运营,由环保监管部门及第三方工程技术评估监督机构联合监理。针对环保产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可由政府引导融入资金,建立各种产业基金,资助技术孵化、示范及推广。

当前,湖南正面临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性重大发展机遇,必须拢指成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集政府主导、学研输出、金融杠杆为一体的升级版“政产学研金”合作体系,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崛起。

(作者:湖南智库联盟专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   柴立元

上一篇:关于政治生态建设诸多误区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