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支撑

2019-09-17 10:37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飞跃是质的变化,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质变的标志。催生质变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条件。文化力量就是精神条件,贯穿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全过程。

一、文化力量是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动力

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民族的生存、独立与强大无一例外都同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当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文化时,即使受到外来民族的侵略、蹂躏也可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外来的武装干涉只能一时威胁民族的生存和独立,而民族文化所释放出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往往使该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度辉煌,几度衰退。尤其在170多年的近现代史上,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屡屡濒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延绵不断的5000余年中华文化激发国人的斗志,构筑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自觉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以此统一思想、指引方向;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重塑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先后总结和提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此净化灵魂、升华境界。厚重的历史文化、先进的革命文化和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不屈不挠、挺起脊梁,彻底摆脱了挨打的历史命运,骄傲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文化资源是丰富人民生活内涵的精神养料

中华民族站立起来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紧接着,中国共产党又面临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课题。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错误地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主要精力用于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富反坏右的卷土重来,甚至把发展生产当作唯生产力论来批判,经济建设走了一段弯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党痛定思痛,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结束了经济短缺的历史,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生活小康的飞跃,解决了贫穷就要挨饿的问题。当然,真正的富有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丰富,精神空虚、世风日下、人文缺失、道德败坏、理想信念淡化都会影响富裕的质量,只有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充实才能真正地富起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的力量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获取了精神的富有,为富起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三、文化自信是扩大制度性话语权的精神支柱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积累了备受世人关注的物质基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商品消费和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迈开了强起来的坚实步伐。当然,强起来是一个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通过实施伟大工程、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来实现。同时,强起来不仅要以强大的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为基础,还要更加突出文化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什么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反而常常在国际舆论中处于挨骂的被动状态呢?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与中国的经济地位还不匹配,还没有掌握制度性话语权。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国的国际地位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制定规则,其他国家适应规则的根本格局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中国的声音还不大,西方国家仍然主导舆论甚至垄断着话语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广泛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有超越文明优越,克服文明高低之分、优劣之别的短视,主张文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走出夜郎自大、封闭保守的误区,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树立中国爱好和平、尊重朋友、遵守规则、胸怀博大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坚定地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保持红色本质;积极建设先进文化,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增强理想信念,以主流文化塑造灵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制度性话语权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作者:湖南智库联盟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   周小毛)

上一篇:关于政治生态建设诸多误区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