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    创新    服务    决策
搜索
首页 概况 动态 研究 专家 学习 交流 院·所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决策参考
陈文胜:长株潭两型社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发表日期:2025-08-20 14:31:50
陈文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湖南智库联盟特聘专家

全球变暖与能源枯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和国际社会力图解决的问题,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置之度外的共同使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无疑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两型”农业发展成为中国农业发展转型的战略方向。

 

我国两型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两型”农业是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新型现代农业体系。“两型”农业建设是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兼顾资源节约功能与环境友好功能两翼,进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农业生产要素和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的双重目标的农业收益帕累托最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两型”农业发展更有客观的社会基础和现实诉求。

 

(一)发展“两型”农业是应对农业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森林面积等四种关键农业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36%40%26%,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了世界化肥年施用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相比发达国家施用水平高出50%,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危机,我国务必着力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建立“两型”导向的新的农业发展方式,构建起“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两型社会”建设是直接应对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环境恶化和资源紧张等现实问题的发展模式。“两型社会”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要求从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及理念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而农业现代化是新常态下中国现代化的短板,因此,加快发展“两型”农业,事关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成效,将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由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量的要求向质与量双重要求、资源投入为主向低碳生态和传统农业的单功能向现代农业的多功能的三重战略转变,有助于补齐“两型”社会建设的补齐短板。

 

(三)发展“两型”农业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取向

 

“两型农业”是对近30年来相继提出的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精准农业的总体性概括,是比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具有更强包容性的农业。“两型农业”会扬弃“石化农业”的糟粕但不会否定“石化农业”,会重拾传统农业的精华但不会回归传统农业,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制度和组织再创新,使农业现代化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两型”农业,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走生态能自我维持、资源能循环利用、经济能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走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道路,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道路。由此,“两型”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业态,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节选自《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3期,原标题为《“两型社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长株潭实证分析》

The end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图书馆
  • 红网
  • 清风网
  • 新华网湖南频道
  • TEL:0731-84363333
    地址: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大院107信箱
    Copyright © 2019 https://hnzkl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版权所有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湘ICP备16003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