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嘉宾访谈:
访谈时间:2016年4月
嘉宾简历:刘清君,男,汉族,湖南澧县人,1960年11月出生,1982年0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教授。现任省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副主任(副馆长)。 历任长沙理工大学自考分院、公路学院、城南学院副院长,双牌县副县长(挂职),第十一届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第十二届民革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第十届、第十一届民革中央委员,第八届、第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嘉宾访谈”栏目。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湖南省参事室副主任刘清君同志,就“加强智库建设 服务政府决策”这个话题与各位网友一起交流。刘主任,您好!
刘清君: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做客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全国各地智库建设的总体情况?
刘清君:是的,中央已经把建设高质量新型智库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中办和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各地也先后出台了实施意见,可以说智库建设和发展步入了黄金期。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在现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哗众取宠的炒作,那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智库显得尤为重要。请问,您对此有哪些建议呢?
刘清君:什么是高水平智库没有统一的标准。我理解高水平智库应当具有高水平的人才、一流的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一流的成果和影响力。
从世界顶级智库的发展情况看,全球没有全能型智库。智库是靠特色取胜。如全美排名靠前的布鲁金斯学会擅长外交政策和中东问题,著名兰德公司的优势在军事战略和政治经济。大数据时代,应对复杂问题、解决发展难题,智库孤军作战都受到研究力量、专业短板、信息不完全、成果转化慢等方面的制约。如何根据决策需求的新变化,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机制,对现有智库或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就是着眼于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我认为是今后智库建设可行而有效的路径。
主持人: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省参事室在转型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清君:2013年我们就按照时任省长徐守盛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智库,充分发挥省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参事室作用”的要求,提出“一个目标、三个转变和四个创新”的思路,明确建设高水平政府咨询机构的目标,开始筹建智库联盟,探索决策咨询机制对接政府决策程序的路径。2014年9月,我们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家省会智库正式签约,成立国内首个独立智库联合体--湖南智库联盟。
目前,湖南智库联盟已形成一个“9+n”的合作平台,专家库和信息库“两库”支撑,《湖南智库》网站、《湖南智库》内刊和“湖南智库微信”“三载体”展示的格局,初具综合性智库雏形。与人民日报相关栏目、新华网湖南频道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了推介平台。
主持人:那么该如何发挥好智库联盟的作用呢?
刘清君:就联盟平台而言,已经具有了信息共享、协同创新、媒体推介和人才培养等功能。我认为要发挥好作用关键是要有好的工作机制。包括需求导向的选题机制、信息沟通的交流机制、联合调查的合作机制、协同创新的研究机制、成果共享的转化应用机制等,促进智库自主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协同的聚合效应。就是要有“1+1>2”的效果。
主持人:参事室就服务政府科学决策而言处于供给侧,那政府该在需求侧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刘清君:一是切实转变职能,释放有效需求。省人民政府研究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这种程序规定的咨询服务需求,以及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让渡的职能,应通过服务外包或购买服务释放出来。
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给予各类智库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均等的发展机会,条件成熟后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新型智库的评价标准和智库资格、资质认证制度,实施分类指导;研究智库成果的客观评价标准,建立智库成果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和媒体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和政府奖励制度;畅通政府需求信息,建立公开招标、科学评标、政府择优购买服务的市场竞争秩序。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主任做客我们访谈室。我们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刘清君: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来源:转载湖南省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