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组合型枢纽城市建设方式不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早在2007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明确规划国家公路运输枢纽179个,共计196个城市,其中有12个组合枢纽,长株潭为12个组合枢纽之一。2021年以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中部首个、全国第四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长沙—株洲—湘潭”被作为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布局建设;“长沙—株洲—湘潭”被作为全国组合型枢纽城市进行强链补链建设。2022年湖南省发改委公布的《长株潭共建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这表明: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长株潭组合共建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全国综合物流枢纽模式被国家认可;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创建成为湖南省打造长株潭城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的核心战略部署。
长株潭组合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符合国家相关规划精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立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得到明确的城市只有20个;将长沙列为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场站的13个城市和5个口岸之中。作为“十四五”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之一,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增强宁波、合肥、长沙等枢纽城市国际服务功能。这表明,一是国家明确要求建设长沙国际铁路枢纽场站;二是未来不排除在目前的20个基础上扩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数量;三是未来不排除长沙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四是长沙、合肥、宁波等枢纽城市的国际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层面的优先认可和高度重视。
长株潭具有规划建设组合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条件。内陆地区省份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的发展数量与质量水平。湖南2024年国际化铁路货运班列开行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欧班列(长沙)、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东盟班列等均超过1000列,2025年,长沙成功获批成为14个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同时,自2019年中非博览会落户长沙以来,一方面要求长株潭组合型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国际化建设;另一方面提升了长株潭组合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国际化影响力。国家规划建设的汉湘桂水运通道和长江航道都过境湖南,并分别是全国纵向和横向两大航运通道。汉湘桂通道建成后,长株潭有条件以组合型航运枢纽城市,像南京一样成为国家主航道城市和全国区域性航运中心,湖南整个综合交通优势将得到根本性提升和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