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    创新    服务    决策
搜索
首页 概况 动态 研究 专家 学习 交流 院·所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课题研究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研究
发表日期:2025-08-19 16:34:03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智库联盟专家   朱  翔(课题组成员:省人民政府参事 朱翔 陈政清 王红舟 贺清云 谢鼎华)


发展框架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文化创意七大部门为支柱2015年增加值共计3335.3亿元GDP11.5%其中,装备制造占31%新材料占28%节能环保占14%信息产业占13%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沙、岳阳、株洲、衡阳、郴州、常德6


湖南应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瞄准国际产业价值链,本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开放创新的要求切实发挥本省的资源、区位、基础和技术优势,抓紧培育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打造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在产业提升、优化整合、空间集聚、名牌打造、国际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上率先取得突破走扬长避短、倾斜发展、优势优先的路子。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主体转换以集聚发展为导向,以重点园区为平台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重点扶持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激活存量做大增量,开放引进整体提升。


不断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做强一批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对全省园区进行甄别,优化整合突出优势,集聚力量重点突破2020打造20个主产突出、效益良好、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制造业基地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彰显特色改进效益。



建设重点


轨道交通装备  重点发展电力机车、中低速磁浮、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着力突破中低速磁浮系统、牵引传动及网络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传动系统、高性能环保新型先进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以株洲为核心以长沙、湘潭、衡阳、娄底为支撑,抓紧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长沙经开区、湘潭高新区的配套能力。株洲高铁电子控制技术地位突出可向关联部门渗透推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将轨道交通装备作为强劲的增长点,力争承接国家级大单眼下重点开拓东欧、东南亚和南美市场。


电子信息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为重点尽快形成规模大、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嵌入式软件、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运用先进科技改造提升电子电器产业着力拉升智能终端的上游链条,精心引进一批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围绕移动终端、光伏、物联网、云电视等领域引进关联产业,完善项目配套形成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国防科大和星沙产业基地打造以北斗卫星终端产品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加强手机智能开发并与网络技术和服务系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新材料  构建创新能力较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现阶段侧重开发复合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纳米材料。依托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以及国家新材料工程中心、国家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增材制造、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重点支持长沙先进储能材料、炭/炭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株洲先进硬质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郴州贵金属材料衡阳有色金属材料,岳阳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发展长沙高新区作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材料创新基地。


汽车制造  侧重提质而非扩容建立汽车产业集团和汽车研发总部,统领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围绕“内核制造、中间增值、外围配套”三大环节,重点做强整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三大领域确定湖南汽车产业走廊,以星沙—黄兴—雨花环保工业园为核心以株洲高新区、湘潭九华为两翼。紧发展新能源汽车侧重发展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节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进汽车产品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重点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在车身制造、制动材料、汽车模具、汽车电子等方面争取大的突破


工程机械  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不宜再扩大规模而要在科技创新、适销对路、扩大出口、提高本地配套率等方面狠下功夫。侧重于地下工程、水利、港口、国防等工程领域支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优势企业“走出去”,重点开发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欧洲等市场围绕工程机械维修保养、配件、租赁、二手机和再制造五大板块,积极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以长株潭为重点,加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开发能力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开发高端智能装备


航空航天装备  以军用产品和整机制造为引领关联民用产品为突破,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为支撑航空服务业为拓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和航空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北斗卫星和通用航空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小型公务机、先进无人机等整机产品。加快研发系留飞艇和太阳能飞行器着力突破中小型航空发动机、起落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等关键技术。积极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产品诸如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创新中药、个性化治疗药物。医疗器械方面以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血管支架、远程诊疗产品为重点。以长沙为核心以衡阳为副中心,以株洲、湘潭、岳阳、常德、怀化为支撑构建生物医药基地;以长沙为核心以株洲、衡阳为支撑,构建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医疗器械、养老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节能环保  重点发展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装备、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两型”住宅产品。推进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实施钢渣、粉煤灰、电石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以汨罗为中心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冷水江锡矿山为重点推动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智能制造  201611长株潭正式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以长株潭为核心,加紧开发柔性数控机床、集成制造系统和3D打印提升智能装备和产品水平,以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智能工程机械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为重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依托远大、三一等企业推进住宅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产业化住宅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的完整产业链在长沙、株洲、岳阳等地修建工厂化住宅示范区。


现代农业  以种业工程、绿色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高效农业基地为发展重点抓紧创建农业企业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湖南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3:1按照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构建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洞庭湖平湖农业区、大湘南丘陵农业区和大湘西山地农业区


文化产业  彰显湖南文化特色做大做强湖湘文化、革命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长沙、岳阳、衡山、韶山、零陵、吉首、凤凰等特色文化基地。打造出版、电视、演艺、动漫等文化品牌加速发展数字媒体、手机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


空间布局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应基于国家战略背景,依托长株潭城市群以洞庭湖区、大湘南、大湘西为支撑,以京广线为主轴以上昆线、石长线为次轴,以岳阳、郴州、怀化为增长极以国家级和一部分省级园区为重点,形成现代化、高效益、生态型产业网络


长株潭城市群  以高科技、先进制造、文化产业为重点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部门,打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着力构筑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着力组织实施制造业技术创新计划着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着力培育“工匠湘军”长沙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株洲侧重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新材料湘潭侧重发展机电、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军工等。


湘南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尽快形成优势集群。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电子信息、电工电器、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郴州侧重发展电子信息、有色加工、服装鞋类等部门建设电商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衡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电、医药、新材料等部门永州以汽车、农产品深加工和承接华南沿海产业转移为重点。


洞庭湖区  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等为重点打造现代化滨江型特大产业集群。注重发挥岳阳城陵矶港区、综合保税区以及粮食、肉类、整车、固废四个口岸的开放优势益阳侧重发展电子、造船、医药、家具等部门,构建新型游艇生产基地常德抓紧打造装备制造、电子通信、食品医药等产业集群。


大湘西  突出绿色发展的主题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为重点,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格局怀化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业。邵阳侧重发展机械制造、服饰鞋类、制茶酿酒、电子信息等产业自治州以绿色食品、酿酒、新材料、旅游产品为主。张家界工业以慈利为基地以矿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为支柱。娄底应着力引进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从严控制娄星区、冷水江城区的重化工业企业。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The end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图书馆
  • 红网
  • 清风网
  • 新华网湖南频道
  • TEL:0731-84363333
    地址: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大院107信箱
    Copyright © 2019 https://hnzkl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版权所有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湘ICP备16003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