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    创新    服务    决策
搜索
首页 概况 动态 研究 专家 学习 交流 院·所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课题研究
集中优势资源创新驱动加速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
发表日期:2025-08-19 16:40:22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智库联盟专家   余志武、陈政清、刘荣宗、 黄周秀、岳意定

内容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方式进行建筑生产、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新型建造体系推行建筑工业化,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品质可实现“节能与结构、节能与消防、节能与产业化、节能与装饰、节能与村镇建设”五个一体化目标,是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可为我省推行住宅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住宅产业的彻底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住宅的人性化、生态化、经济化。法国最早开始装配建筑,已130余年历史,开发了G5软件系统;日本的高层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占全日本所有住宅总量约50%;新加坡于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房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工业化极为重视,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湖南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尤显必要和紧迫。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对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推进和引导,2014年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建立产值过千亿产业群;至2020年,力争保障性住房等预制装配化率达80%以上。我省拥有以远大住工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领军企业,率先成立了由设计、施工、生产、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湖南省住宅产业化联盟”,目前全省已有6家企业获批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长沙市也获批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 


但是,目前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各地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主要问题有: 


一是全省发展不平衡,相关政策不配套。我省6家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有5家落户在长沙市,相当一部分地市还未启动相关基地建设;各地已出台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扶持政策差距较大,落实不到位,且缺乏对产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 


二是装配式技术体系单一,工业化程度低。目前,各家住宅企业所研发的装配式结构部件多为楼板和墙板等PC构件预制,仅适用于某种特定功能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有些结构体系目前的装配率水平仅为30%左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装配率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省各家从事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企业各自为战,缺乏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的理念,未形成住宅工业化企业联合高校、设计院、建筑装备公司协同攻关的局面,所研发的工业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技术孵化速度慢,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住宅产业化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技术支撑,难以保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稳步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整体提升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核心技术竞争力,加速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产值过千亿产业群”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政策号召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实现我省传统建筑业的升级改造是一场攻坚战,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领导小组,指导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千亿产业群”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布局,既要避免独家垄断,又要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发生。进一步指定和完善各地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支持政策,从示范基地奖励、示范项目奖补、用地强制性规定、建筑容积率奖励、报建费用减免、招投标优惠政策、金融贷款优惠政策和消费者购房补助等多方面予以引导。另外,还有配套出台各地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实施细则和从事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政策,建立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职称晋升机制,提示配式建筑建造技术队伍的价值观。  


二、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齐心助推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科技驱动力。我省是全国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研究与应用较早的省份之一,在技术体系研发、技术标准编制和工程应用示范方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因各企业孤军奋战,散兵游勇,尚未形成合力,发展速度慢。因此,必须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尽快加强我省装配式建筑研究型基地的建设,包括依托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研发型基地和设计型基地建设,针对我省地域特色研发各类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以省住建厅为主管、以研究型基地为主体、以生产、应用与综合型基地为支撑、以省住宅产业化联盟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切入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建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科技投入,设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重大专项基金,集中力量加强我省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相应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力争将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湖南。 


三、提升品质,转变观念,逐步形成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市场牵引力。进装配式建筑本质上是对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一场革命,各利益主体对推进建筑工业化认知度不尽一致。因此,必须多方面开展工作。一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安全耐久与节能环保品质,降低工程与运维成本,实现开发商、业主和社会多赢效果。二要大力拓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突破住宅产业化的狭义概念,积极探索适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地下管廊、地下空间、城市桥梁的装配式技术体系。三要进一步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的宣传,用试验测试数据说话,不断提高各利益主体和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水平,扩大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全面激活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产业生命力。为保证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稳健持续发展,加强各环节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很有必要。(1)建立政府业绩考核机制。各级政府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工作与各部门业绩考核挂钩,明确各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各阶段推进目标和具体考核指标。(2)设立专项推广奖励机制。对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与物质综合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的积极性。(3)健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益分配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分享机制,保护成果各方的利益,以激励科技人员不断创造新成果。(4)完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制订与完善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设计机制,包括技术培训、技术考核、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标准等方面,真正实现我省建筑业的产业技术队伍从传统的“农民工”到产业技术人员的蜕变。 


来源|湖南人民政府参事室

The end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图书馆
  • 红网
  • 清风网
  • 新华网湖南频道
  • TEL:0731-84363333
    地址: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大院107信箱
    Copyright © 2019 https://hnzkl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版权所有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湘ICP备16003082号-1